本網訊 劉夏 鄧旭杰 侯凱奇 記者 惠慶蓮 發自陜西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近日,寧陜縣11個鎮共80名食品安全協管員在各自轄區內通過崗前培訓、正式聘任后持聘書并著統一服裝上崗,化身基層食品安全監管“雷達”,為筑牢食品安全監管防線、落實食品安全網格化管理打下堅實基礎。
專題培訓做足崗前功課
6月3日上午,城關市場監督管理所圍繞根據《陜西省農村集體聚餐食品安全管理辦法》,結合當前食品安全問題現狀、實際案例及常見食品安全隱患,對轄區23名食品安全協管員進行崗前專題培訓,詳細講解農村集體聚餐登記備案制度、食品安全隱患排查要求、食品安全事故類型及處理方法、流動餐飲鄉村廚師操作規范等法律法規和操作流程,增強協管員法律意識和知識儲備。

“崗前培訓很有必要,讓我們知道具體要管什么、怎么管,以及如何預防和處理食品安全事故,真正發揮‘哨兵’作用。”剛參加完崗前培訓的城關鎮城北社區食品安全協管員李碧發說道。
連日來,全縣各鎮所先后組織轄區食品安全協管員崗前集中培訓11場次,明確崗位職責,細化工作任務,并針對校園周邊食品安全監管、長江禁捕、非洲豬瘟防控、打擊食品藥品和假冒偽劣商品違法犯罪“鐵拳行動”等重點工作進行具體安排,以專題培訓提高協管員業務能力和素質。
統一聘任加足監管“馬力”
“以前遇到流動攤販,擔心他們賣的東西不符合衛生標準去勸導,他們不聽勸甚至不理睬。現在我們有了統一的標識和聘書,并且經過專門業務培訓,以后開展工作肯定底氣十足。”龍王鎮永紅村食品安全協管員羅自兵由衷感慨道。
對于人口眾多且相對分散的鎮村來說,流動攤販雖然給群眾采買食材和生活物資提供了便利,卻同時增加了食品安全隱患和消費維權風險,而基層市場監管力量相對薄弱,很容易出現監管空白。“食品安全協管員熟悉村情,靈活性和機動性強,能夠很好地彌補基層市場監管力量的不足,拓寬監管范圍。”龍王市場監管所所長楊華說道。
為了改變過去食品安全協管員“名不正言不順”、“多管閑事”的身份和處境,寧陜縣市場監督管理局采取鎮村推薦、培訓測試、擇優選拔、統一聘任的方式,由各村(社區)推選有能力、責任心強的村(社區)干部,經崗前培訓測試后發放聘書,配備工作證和統一服裝,推動監管陣地前移、監管職能下沉。同時,實行市場監管執法人員與村級協管員互聯包抓制度,科學劃分責任區,明確風險排查步驟和上報處理流程,確保監管不留死角、不存隱患。
嚴格考核健全獎懲機制
“食品安全協管工作既有沉甸甸的責任,更有實實在在的榮譽和獎勵呢!”太山廟鎮長坪村食品安全協管員張茂林拿著嶄新的聘書和工作證高興地說道。因認真履職盡責,積極協助食品安全監管,張茂林被評為全縣2020年度“優秀食品安全協管員”,如今又連續任職,他說,要繼續為轄區食品安全“零”事故貢獻力量。

為了充分發揮食品安全協管員“前沿崗哨”作用,調動協管員積極監管、主動履職的自覺性和責任感,寧陜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協管員考核獎懲制度,結合問題線索上報、農村家宴報備、協助處理違法案件、食品安全法規宣傳等工作履職情況,對協管員實行“月通報、季評比、年考核”,給予“優秀食品安全協管員”榮譽證書和獎金獎勵,督促協管員積極履職。
“落實‘四個最嚴’要求守護食品安全不僅責任重大,我們更是責無旁貸,”寧陜縣市場監管局局長柯小軍說道,“用好用活基層監管力量,加強重點領域監督執法,確保從田間地頭到生產加工再到流通環節,直至群眾口中的每一步都是安全的,才是我們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的最好體現。”(中國食品安全報)